Re: [問題] NIikon 鏡頭選擇?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布萊特)時間15年前 (2010/11/17 20:11), 編輯推噓4(4030)
留言3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wsak (ws)》之銘言: : ※ 引述《sharpshoot (四郎)》之銘言: : : 網路上資訊豐富 : : 但是不懂裝懂的文章也真的是不少 : : 所以確實要小心不要被蠱惑 : 同意 : : 50mm x1.5=75mm : : 50mm x1.6=80mm : : 50mm x2 =100mm : : 君不見一堆所謂85mm,100mm,105mm的人像鏡發燒得跟什麼一樣 : : 難道都是喊假的? : 50mm 乘上倍數之後焦段是75mm 80mm 100mm沒錯 : 但是拍出來的畫面就同等於實際焦段的85mm 105mm的畫面嗎? : 這兩者之間不能畫上等號吧 討論一下,等效焦段跟實體焦段的差異 在構圖(所以離主體一樣遠)、光圈、ISO、快門相同的環境下 等效80mm(EX:實體50mm) 實體80mm 景深 較深 較淺 壓縮感 一樣 一樣 -------------------------------------------- 1.景深會不同,不是因為片幅比較大 而是因為實體焦段所產生的影響 實體焦段越長景深越淺 2.壓縮感(前景背景的比例)會一樣 是因為視角相同,為了取得同樣構圖 所以等效80mm(實體50mm)時 會退到跟實體80mm一樣遠的距離 所以會等效與實體間會有不同的畫面嗎?看你說的是哪一項囉 題外話: 如果都是50mm鏡頭,裝在APS-C上或FF上 若皆採光學景光窗,自己的位置不動 不管構圖下,看出去的壓縮感其實是一樣的 很有趣,各位可以試試看 或者是說,當你舉起機子看出去的世界 再放下的時候比較一下現實與景觀窗的差異 45~55mm這個焦段從景觀窗看出去的比例與現實是很接近的 不論4/3、APS-C、135、1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6.156

11/17 20:33, , 1F
壓縮感或透視只跟物距有關
11/17 20:33, 1F

11/17 20:34, , 2F
但當你等效焦段不同時會影響相同構圖的物距
11/17 20:34, 2F

11/17 20:34, , 3F
物距是指拍攝目標主體到鏡組中心的距離
11/17 20:34, 3F

11/18 00:00, , 4F
壓縮感不一樣
11/18 00:00, 4F

11/18 01:13, , 5F
壓縮感明明就一樣
11/18 01:13, 5F

11/18 02:42, , 6F
只要物距相同壓縮感就一樣
11/18 02:42, 6F

11/18 02:42, , 7F
問題是你使用不同焦段鏡頭構圖你物距不可能一樣
11/18 02:42, 7F

11/18 12:33, , 8F
等距、50mm和80mm本來就不同的壓縮感,等效也只是把50mm中間
11/18 12:33, 8F

11/18 12:33, , 9F
切出來,實際上還是50mm的壓縮感不是嗎?
11/18 12:33, 9F

11/18 12:51, , 10F
同上 明明是明擺著的事實不曉得板上哪來這麼多理論
11/18 12:51, 10F

11/18 14:04, , 11F
壓縮感或透視只跟物距有關 這個很早就有結論了 只是找不到
11/18 14:04, 11F

11/18 14:05, , 12F
當時精辟的解說 有人能提供一些資料嗎?
11/18 14:05, 12F

11/18 14:39, , 13F
@KSAC & Decill,我這有F601跟D300歡迎來我這測試看看
11/18 14:39, 13F

11/18 14:39, , 14F
沒測試過別拿你"印象中"的理論來說.
11/18 14:39, 14F

11/18 14:57, , 15F
11/18 14:57, 15F

11/18 17:00, , 16F
"攝影師之眼"P50有說明,這個應該不能說是我"印像中"的理論
11/18 17:00, 16F

11/18 17:01, , 17F
而且這也不是我看到第一本這樣說明的
11/18 17:01, 17F

11/18 17:51, , 18F
歡迎你來我這實驗,不要只在紙上談兵
11/18 17:51, 18F

11/18 17:52, , 19F
我有同樣的鏡頭可接在不同片幅的機身,TRY before SAY
11/18 17:52, 19F

11/18 17:54, , 20F
你看書上說的,沒實際做,你怎麼知道你理解書上說的是啥
11/18 17:54, 20F

11/18 20:20, , 21F
我發現問題點了,你所謂的"壓縮感"是指什麼?
11/18 20:20, 21F

11/18 20:25, , 22F
文中第2點有註明
11/18 20:25, 22F

11/18 20:26, , 23F
另外我覺得你指的應該是我文末說的東西
11/18 20:26, 23F

11/18 20:29, , 24F
我指的壓縮感可以看精華區裡面Z-28-315裡面的內容
11/18 20:29, 24F

11/18 20:30, , 25F
主體大小不變的情況下,用望遠焦段的鏡頭拍攝本來就會讓背景
11/18 20:30, 25F

11/18 20:30, , 26F
看起來很近又很大,這是書上指的"壓縮感"吧
11/18 20:30, 26F

11/18 20:37, , 27F
那我們講的東西一樣阿
11/18 20:37, 27F

11/18 20:39, , 28F
還是你要來試試看,黑四70端接D300 VS 105端接F601
11/18 20:39, 28F
純粹就壓縮感,數字越大代表壓縮程度越高 如果人不動,不管主體大小 70端 105端 D300 1 1 F601 1 1 --->這邊的試驗是書上所說 及你所理解的裁切 如果拍攝者動了(為維持主體大小不變下) 70端 105端 D300 1 2 F601 0 1 ---->這邊才是我文初想表達的意思

11/18 20:49, , 29F
"在構圖(所以離主體一樣遠)",這不就是說等距了嗎?
11/18 20:49, 29F
壓縮感只與攝影者距離被攝者的距離有關 所以這裡的等距是指(主體不動+背景不動),攝影者因為視角的關係而退所產生的 沒關係,你有105VR,我有28-70,改天我回高雄去試給你看 太多東西這邊多說無益也傷和氣,實際試才知道我在說什麼 是我表達能力不好讓你無法理解,真是抱歉 ※ 編輯: RoCkyBRIGHT 來自: 140.112.86.156 (11/18 21:01)

11/18 21:00, , 30F
你沒說清楚嘛~所以我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為什麼會同景深
11/18 21:00, 30F

11/18 21:04, , 31F
"同壓縮"才對
11/18 21:04, 31F

11/19 00:58, , 32F
我還以為壓縮感是個早有定見的字眼…
11/19 00:58, 32F

11/19 00:59, , 33F
對了 要測的話記得都對焦到無限遠 免得焦段會縮水
11/19 00:59, 33F

01/31 17:29, , 34F
原PO是對的,搞不懂透視或壓縮的人,自己實拍就知道
01/31 17:29, 34F
文章代碼(AID): #1CuyPRY6 (DSLR)
文章代碼(AID): #1CuyPRY6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