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手升級方向 先閃燈or鏡頭?
※ 引述《Jackwu1108 (醉心於工作)》之銘言:
: 為什麼M模式,光圈1.8、快門1/500,開內閃,拍出來的照片中背景亮度
: 會與沒開內閃不同?
: 因為在我用過的D80/D90,一開內閃,相機會動你的快門,會限制在1/200或更慢
: 所以DIDDR講的是對的,然後原po也按此要領操作
: 但拍出來就是不盡人意
: 即便上外閃SB800、SB900,同樣也得把"自動FP"打開才行,
: 不然快門都會被機身限制在1/200
: 所以回到原po的問題,
: "我切到M模式,光圈設1.8,快門設1/800,開內閃,打開高速同步(先假設內閃支援),
: 這樣應該就搞定了吧?"
: 我會回答是的~~這樣就能在你的MD、背景的夕陽中取的一個極佳的平衡。
用閃光燈攝影時,有一個定律一定要銘記在心:
「光圈控制閃光燈亮度,快門控制現場光亮度。」
(此定律建築在閃光燈發光量固定之前提下。)
閃光燈的發光時間都很短(一般模式下閃光燈約點亮1/15000秒
FP高速同步模式時,閃光燈為超高速脈衝光,總點亮時間則與快門速度相同)
所以快門是1/125或1/30秒,對閃光燈這種「瞬間光源」所發出的光亮
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現場光不同,現場光我們把它視為「持續光源」
顧名思義,持續光源的光是持續不斷、源源不絕的,快門開多久、光圈開多大
都會對照片的曝光有著莫大的影響。
這種在閃光燈GN值、現場光測光值、光圈、快門、被攝物距離之間的複雜手動換算
隨著閃光燈的自動化與機身的TTL測/曝光普及之後
在以興趣為主的業餘攝影圈中已逐漸被忽略
在手動機身與閃燈的時代,閃光燈通常只有一種亮度(全光)
要控制閃光燈在照片上的曝光量只有兩種方法:1.閃燈加減光片 2.改變相機光圈
我們剛剛提到,閃光燈屬於瞬間光源,快門在這種狀況下已不具控制亮度的功能
(因為快門不管開多少,通過的光量都是一樣的。)
而光圈是改變口徑以控制通過光量,所以可以控制瞬間光源的曝光程度。
當時的閃光燈攝影流程大致如下:
對焦→對焦完成後得知主體距離→以閃燈GN值除以主體距離,或翻查閃光燈附表
以得知應使用之光圈值→構圖→拍攝。
快門速度則設於同步速度(1/60~1/250)上,即可獲得主體曝光大致正確的照片
(現在也還是有人這麼拍照,如仍有船長用六分儀導航一般。)
但是這樣出來的某些照片會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曝光雖正確,但背景往往曝光不足
造成整張照片看起來相當不自然,於是「慢速同步」的理論被提出
使用慢速同步的流程大致如下:
機---------------------主體------------------------無限遠背景
首先相機對背景測光,得知背景的正確曝光值為1/60 f/4,此時相機對主體對焦
得知主體距離相機4m,此時欲使用一只GN32之出力不可調整的閃燈進行拍攝
將閃燈之GN值(32)除以距離(4m),32/4=8(ISO 100/21),便可得知在光圈值
f/8的情形下,主體可藉由閃光燈之光源獲得正確曝光所需之光量。
閃GN32
機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60 f/4
曝光正確
一般的閃燈攝影就做到這樣,但是這時若仍用1/60的快門拍攝,主體曝光正確
所需的f/8卻會使得背景曝光不足2格。
慢速同步就是利用倒易律(或稱相反則)的概念,在不更動光圈的前提下
放慢快門速度,讓底片吸收較多的現場光。
背景曝光正確所需的1/60 f/4,在光圈需設至f/8的前提下,要獲得同樣光量
需同樣將快門調慢兩格至1/15,此時情況就會變成
閃GN32
機1/15 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15 f/8
曝光正確 曝光正確
此時出來的照片,主體與背景都獲得了正確的曝光,所以看起來會自然許多。
在流程執行完畢之後,要控制主體/背景亮度,藉由不同快門/光圈的倒易律組合
便可達成。
主體曝光程度 背景曝光程度
快門調快一格 不變 -1EV
快門調慢一格 不變 +1EV
光圈開大一格 +1EV +1EV
光圈縮小一格 -1EV -1EV
快門調快一格,同時光圈開大一格 +1EV 不變
快門調慢一格,同時光圈縮小一格 -1EV 不變
軟片感光度每高一格(ISO 100/21→200/24)需將閃燈GN值乘上1.4
方可獲得正確的參考數據。
現在的電子TTL系統已經可以在瞬間處理類似的場景與狀況,改變主體/背景亮度
也可以藉由改變閃燈的出力來達成,而且比手動推算精準許多。
但是,在沒有電子系統輔助的情況下,手動閃燈/距離/光圈/快門的推算
往往還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一般閃燈同步跟FP/HSS高速閃燈同步的差別,連帶說明一下。
一般閃燈同步情形
_______ _______
███████ ▏ ▉ ▏ ▉ ███████ ███████
███████ ▏ ▉ ▏ ▉ ███████ ███████
██快門簾██ ███████ ▏ ▉ ▏ ▉ ███████
███████ ███████ ▏ ▉ ▏ ▉ ███████
▇▇▇▇▇▇▇ ▇▇▇▇▇▇▇
待命狀態 曝光開始, 第一快門簾 曝光完成, 快門簾復位
第一簾幕開啟 全開 第二簾幕關閉 待命狀態
P閃燈出力
↑ ▏
▎
▍
▌
▋
▉ →T時間
0 ______________█◣ˍ___________________
閃燈擊發,電容於1/15000秒內將能量完全釋放
一般單眼相機的快門結構是兩片薄金屬,像百葉窗一樣會落下打開與關閉
藉此控制感光元件的曝光時間,這樣的快門通稱為焦平面快門(Focal-Plane Shutter)
或簾幕快門(Curtain Shutter),這樣子的快門對於大量的交換鏡頭而言非常方便
同時與裝置在鏡頭內的葉片快門(Leaf-Shutter)比較起來,可以獲得較高的快門速度、
較低的成本、更換不同鏡頭的曝光差異一致性亦較佳。
但是焦平快門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閃燈同步速度的問題
由於簾幕快門必須讓快門簾完全打開以進行曝光,因此當快門速度高到一個等級之後
就連快門簾本身移動的速度都會對曝光結果造成影響
解決的方法就是在第一簾幕尚未完全開啟前,讓第二簾幕以相同速度跟上
光線經過兩片簾幕間的空隙時,就是曝光時間
但是電子閃燈發光的時間極短,若是在快門簾尚未完全開啟的情形下擊發
就會發生閃燈光被快門簾擋住而成像黑一大塊的情形
透過極高速頻閃(F280當時為25Hz)技術的幫助,Olympus成功完成了焦平面快門
全速度(當時為1/60-1/2000)閃燈同步的FP模式夢想
FP/HSS高速閃燈同步模式下
_______
███████ ▏ ▉ ███████ ███████ ███████
███████ ███████ ▏ ▉ ███████ ███████
█ 快門簾██ ███████ ▏ ▉ ███████ ███████
███████ ███████ ███████ ▏ ▉ ███████
▇▇▇▇▇▇▇
待命狀態 曝光開始, 曝光時間到, 第二簾幕關閉 快門簾復位
第一簾幕開啟 第二簾幕關閉 曝光完成 待命狀態
P閃燈出力
↑
→T時間
0 ______█████████████████████________
上圖的閃燈出力區間其實是有數百個峰值的波形,省麻煩就不畫了XD
FP/HSS最大的缺點在於閃燈把原來集中在1/5000內的出力拆成數百次到數千次擊發
所以閃燈的有效GN值會急遽下降,快門速度越快越明顯
以Minolta Program Flash 5600HS(D)為例:
一般出力GN56(ISO100/85mm),在HSS模式下:GN 22(1/250s)
16(1/500s)
11(1/1000s)
8(1/2000s)
5.6(1/4000s)
4(1/8000s)
3.5(1/12000s)
而且閃燈與機身在FP/HSS模式下必須完全合作無間,同時也限制了機身與閃燈間的搭配
若是使用攝影棚閃燈便無法使用FP/HSS去解決問題,因此最高閃燈同步速度
依然是相機規格上藉以評斷等級定位與應用範圍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
傳統相機目前最高焦平面快門閃燈同步速度紀錄為1/300,
於1992年由Minolta Alpha-9xi創下,該機同時也創下1/12000的最高速快門紀錄。
至於現在有些數位單眼機號稱可以達到閃燈同步1/500的規格
那則是靠電子快門技術偷吃步,原則上閃燈運作依然同於傳統方式
不同的是,在快門簾全開後,以靠著"開關CCD的方式"將理論曝光時間縮短到1/500
這樣缺乏實體快門的運作方式(聽說D70還只有一片快門簾咧...orz)
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造成高光逸出,因此在更高的速度下還是會回歸FP/HSS運作方式。
--
「這是我的相機。有很多相機長得跟她很像,但這一台是我的。我的相機是我的摯友,
我的生命。我將運用她如同運用我的生命。沒了我,我的相機一無是處;沒了相機,
我將形同廢人。我與我的相機知道,拍照時無論擊發多少次快門、點亮多少次閃燈、
換過多少顆鏡頭,都是沒意義的。只有拍到照片才有意義,我們會拍到的。阿門。」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2.243
推
09/06 17:04, , 1F
09/06 17:04, 1F
推
09/06 17:07, , 2F
09/06 17:07, 2F
推
09/06 17:10, , 3F
09/06 17:10, 3F
推
09/06 17:12, , 4F
09/06 17:12, 4F
推
09/06 17:21, , 5F
09/06 17:21, 5F
推
09/06 17:28, , 6F
09/06 17:28, 6F
→
09/06 17:39, , 7F
09/06 17:39, 7F
推
09/06 17:41, , 8F
09/06 17:41, 8F
推
09/06 17:49, , 9F
09/06 17:49, 9F
推
09/06 18:02, , 10F
09/06 18:02, 10F
推
09/06 18:25, , 11F
09/06 18:25, 11F
推
09/06 18:30, , 12F
09/06 18:30, 12F
推
09/06 18:33, , 13F
09/06 18:33, 13F
推
09/06 18:44, , 14F
09/06 18:44, 14F
推
09/06 18:50, , 15F
09/06 18:50, 15F
推
09/06 19:29, , 16F
09/06 19:29, 16F
推
09/06 20:08, , 17F
09/06 20:08, 17F
推
09/06 20:08, , 18F
09/06 20:08, 18F
推
09/06 20:52, , 19F
09/06 20:52, 19F
推
09/06 21:03, , 20F
09/06 21:03, 20F
推
09/06 21:31, , 21F
09/06 21:31, 21F
推
09/06 21:41, , 22F
09/06 21:41, 22F
推
09/06 21:44, , 23F
09/06 21:44, 23F
推
09/06 22:35, , 24F
09/06 22:35, 24F
推
09/06 22:40, , 25F
09/06 22:40, 25F
推
09/06 23:02, , 26F
09/06 23:02, 26F
推
09/06 23:32, , 27F
09/06 23:32, 27F
推
09/07 00:34, , 28F
09/07 00:34, 28F
推
09/07 00:45, , 29F
09/07 00:45, 29F
推
09/07 02:42, , 30F
09/07 02:42, 30F
推
09/07 03:57, , 31F
09/07 03:57, 31F
推
09/07 08:34, , 32F
09/07 08:34, 32F
推
09/07 08:43, , 33F
09/07 08:43, 33F
推
09/07 09:57, , 34F
09/07 09:57, 34F
推
09/07 12:36, , 35F
09/07 12:36, 35F
推
09/07 15:01, , 36F
09/07 15:01, 36F
推
09/07 16:03, , 37F
09/07 16:03, 37F
推
09/07 18:54, , 38F
09/07 18:54, 38F
推
09/07 22:00, , 39F
09/07 22:00, 39F
推
09/09 00:31, , 40F
09/09 00:31, 40F
推
09/20 22:05, , 41F
09/20 22:05, 41F
推
09/24 16:06, , 42F
09/24 16:06, 42F
推
08/11 13:27, , 43F
08/11 13:27, 43F
推
02/20 03:43, , 44F
02/20 03:43, 44F
推
07/13 22:08, , 45F
07/13 22:08, 45F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