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手] 關於測光的問題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壹週刊見習生)時間16年前 (2009/10/09 02:04), 編輯推噓13(13010)
留言2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ismeyas (ismeyas)》之銘言: : 這次的問題可能很蠢,但我真誠請教,希望前輩們可以指點一二 : 先說我是400D : 常在文章或書籍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 : 「對暗部測光」或「對亮部測光」 : 我真的不懂,要怎麼測? : 在400D上有「權衡式測光」、「局部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 我大概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分是什麼 : 我也知道從景觀窗望出去,什麼地方是亮部、什麼地方是暗部 : 不過到底要怎麼「對暗部」或「對亮部」 : 測光模式不是選定就選定了嗎? : 又不像焦點那樣可以九個點改來改去 : 今天去上社區大學的攝影課,問了老師這個問題 : 結果老師不回答我,反而跟我重頭解釋那三種測光模式 : 是我程度還太差這個問題解說起來太麻煩嗎? : 但我在閱讀攝影書籍,常常都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啊? : 還有,在「 一機一鏡走天下」書中,大量看到「評價測光」 : 這又是什麼?類似我的400D裡的那個測光模式? : 新手問題比較愚蠢,但真的有心學習,請前輩指導 一般而言,現代電子式相機的內建測光功能大抵上可以分成三種運作方式: 1.全區域測光,依各家廠商設計不同可能稱作評價測光、多區域測光、蜂巢式測光等 2.中央重點式平均測光 3.重點測光 相機內部的測光元件會將畫面分割成數塊或數十塊區域 Minolta的傳統是14區,Pentax割成六大塊,Canon視等級有16-64區不等 相機會根據畫面中每一塊區域的明暗去決定測光值 而測光模式就是告訴相機應該要怎麼去計算光與影的比例 1.的狀況中,所有測光區域所得到的資料會分別送進相機內的處理器 相機會依據設計時所寫入的測光程式,衡量畫面中明與暗的比例、反差與分佈 然後決定這張照片應該要拍得亮一點或暗一點。 某些廠牌的相機會加入測色(RGB矩陣測光)或測距功能,以被攝物的色彩和距離 作為決定曝光值的基準之一。 這是最適合一般狀況的測光方法,如果畫面中的明暗難以掌握, 便可利用此測光模式讓相機自己權衡畫面各部明暗,決定適當曝光值。 2.的狀況是相機設計中最早出現的測光模式 它的作法是採畫面中央80%面積(視機身而定,但差不多都在這個數值上下) 的綜合亮度來決定曝光值,測光元件不再區分彼此,而是共同輸送單一數據 到相機內部處理器,供相機做最終曝光參考。 近代某些電子相機在此種曝光模式加入加權計算機能 以畫面中的80%面積做曝光結果的80%加權,其餘20%做20%加權計算測光值。 這個模式適合用在環境光源平均穩定,但不希望畫面雜物影響整體曝光值時 就可以使用此測光模式去把雜物河蟹掉,使其不拖累整體曝光值。 3.的狀況是相機所有的測光元件只留存最中央的部份(一般而言是佔畫面3%-5%) 維持運作,畫面中其他95%的光線狀況一律略過不理。 (也有些相機是以中央5%面積做90%加權,剩下95%做10%加權計算的運作方式) 適用於光源複雜或被攝物渺小時,簡化測光結果或追求高精度曝光準確度時使用。 某些廠牌相機會有點測光對焦聯動機能(只對對焦點測光),無此功能的相機 則多半是以自動曝光鎖(AEL)去求取主體光度後再行拍攝。 以上是比較觀念式的原則講解,實際的狀況與操作方法會受到各相機的設計不同 而會有所出入,建議還是先詳閱說明書,會有比較正確的解答。 -- 「人生就像底片一樣,不停向前捲,留下的痕跡無法刪除、也無法重來, 卻可以永久的回味...生命不應該只是液晶螢幕上不斷倒數的數字, 唯有在用底片拍照時,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活著。」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49.107

10/09 02:04, , 1F
專業出來了...
10/09 02:04, 1F

10/09 02:06, , 2F
很清楚,謝謝日立大,我好像開始有點概念了
10/09 02:06, 2F

10/09 02:07, , 3F
我怎麼記得中央加權測光是中間30%佔70%的權重呢?
10/09 02:07, 3F

10/09 02:07, , 4F
專業好文又一發
10/09 02:07, 4F

10/09 02:08, , 5F
各種相機的分佈應該多少都有不同比例吧
10/09 02:08, 5F

10/09 02:09, , 6F
中央加權好像每一家都不一樣 Minolta說是80%
10/09 02:09, 6F

10/09 02:15, , 7F
Nikon F4的說明書上是寫中間12mm的圈圈佔60%
10/09 02:15, 7F

10/09 02:15, , 8F
那個圈圈約30%到40%的大小喔
10/09 02:15, 8F

10/09 02:17, , 9F
Nikon D90的好像是75% 然後是8mm的圈圈
10/09 02:17, 9F

10/09 02:18, , 10F
Alpha-9是寫用13格蜂巢,以80%計算...
10/09 02:18, 10F

10/09 02:18, , 11F
相機橫構圖時 中央最上的對焦點跟最下的距離
10/09 02:18, 11F

10/09 02:19, , 12F
就是D90 中央圈的直徑
10/09 02:19, 12F

10/09 02:19, , 13F
我查了另外一本說明書,它說12mm約佔13% 135底片的面
10/09 02:19, 13F

10/09 02:19, , 14F
竊以為 中央80%面積加權80%有點怪 面積應該會小點
10/09 02:19, 14F

10/09 02:20, , 15F
面積...所以是中間13%佔60%...aps-c的要另外計算一下
10/09 02:20, 15F

10/09 02:22, , 16F
dx換fx鏡頭焦距用1.5換算 8x1.5=12
10/09 02:22, 16F

10/09 02:25, , 17F
nikon d300以上的機身還可以選擇中央面積的趴數
10/09 02:25, 17F

10/09 02:30, , 18F
Nikon就是強在這種基本功啊
10/09 02:30, 18F

10/09 02:58, , 19F
D700 中央可以選8,12(預設),15,20,平均
10/09 02:58, 19F

10/09 12:15, , 20F
爭論數字沒意思啦。各家不一樣 概念對就好
10/09 12:15, 20F

10/09 12:23, , 21F
H的中央重點跟分區其實沒差別耶:P
10/09 12:23, 21F

10/09 19:39, , 22F
各廠各機型本來就有所差異 概念介紹清楚就好
10/09 19:39, 22F

10/24 10:23, , 23F
http://0rz.tw/Mz5bv 這邊有圖解 alpha-9
10/24 10:23, 23F
文章代碼(AID): #1ApYcIxj (DSLR)
文章代碼(AID): #1ApYcIxj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