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IDC:「超高速連結」工作者湧現 五年後 …

看板Broad_Band (寬頻網路)作者 (資策會FIND)時間17年前 (2008/05/29 10: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etwork 看板] 作者: IIIFIND (資策會FIND) 看板: Network 標題: [資訊]IDC:「超高速連結」工作者湧現 五年後將成長至40% 時間: Thu May 29 10:49:05 2008 根據IDC最近的一份調查公佈,全球有16%工作者屬於「超高速連結(hyperconnected)」族 群,也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7種以上的通訊產品,如:電話、手機、電腦等,和9種以 上的通訊應用工具,如:即時通、簡訊、視訊會議、社群網站。其中,該族群在中國和美 國的比例最高,而加拿大最低。 這一份由Nortel委託,IDC執行的調查強調,有愈來愈多加諸於企業或IT部門的壓力,催 促他們提供更多更快速的連結方式,讓工作能和生活一樣,擁有高速連結的方便性。調查 結果發現,36%工作者有「高度連結(increasingly connected)」之需求,目前使用到4至 6項的通訊產品和6到8種的通訊應用工具;隨著「高度連結需求」族群紛紛擠進「超高速 連結」之行列,未來五年「超高速連結」族群將成長到40%。 IDC表示,這個趨勢將為企業帶來挑戰,包括如何在維持資訊安全和可靠的條件下,在企 業內部推出更多新的連結工具,並且確保這高度連結的環境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產能。同 時他也指出,這個「超高速連結」族群對於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感到滿意且快樂的,而且 他們也願意在任何時候與人保持聯繫,包括度假時、用餐時、甚至睡覺、或者作禮拜時。 這個調查橫跨了北美、歐洲、中東、亞太、及拉丁美洲等區域,涵蓋了17個國家,2400個 不同年齡層、不同產業、以及不同企業規模的工作者。調查主題包括通訊產品和應用工具 的數目、最常使用情境、和使用時間點;除此,還包含了受訪者對於目前通訊技術和工具 的看法,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使用程度。 調查結果有以下幾項主要的發現: ●拉丁美洲在「超高速連結」和「高度連結」的需求比例最高,高達64%。相對的,亞太地 區為59%、歐洲為50%、而北美洲只有44%。 ●歐洲和中東在工作上最依賴即時通和簡訊。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區的 受訪者,會因業務需求使用即時通和簡訊,這樣的比例足足超過北美受訪者一倍以上。 ●手機比起錢包和鑰匙更為重要。受訪者被問及當他們離開家中24小時,會選擇攜帶哪一項 隨身物品。全球有超過38%的受訪者會優先選擇手機,而非錢包、鑰匙、筆記型電腦、或 MP3。只有不到30%受訪者會帶錢包。而”超高速連結”的族群則選擇攜帶筆電。 ●愈來愈多的企業使用社群網站。有超過1/3以上的受訪者因商業溝通之需要,會使用社群 網站或線上家族,如:部落格、wikis、或線上論壇。其中,以中美洲、拉丁美洲的工作 者為數最多。 ●企業常因多元、分歧的溝通管道而感到困擾。有將近1/5的受訪者認為不同的溝通管道很 難管理,尤其是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的工作者對於他們公司在管理多元的溝通管道上感到 最為不滿。而25%受訪者也提到他們公司的溝通系統不僅慢且不怎麼可靠。 高速連結的需求因產業別不同而有差異,如:醫療保健業僅有9%的需求,而金融業有21% ,高科技產業則有25%。 ●同時擁有多項通訊產品已成世界潮流。有70%受訪者會使用一項以上的工具在家中連網, 這情形在亞太地區則有高達80%的比例。另外,也有將近80%的18到34歲受訪者,會使用一 項以上的工具在家中上網。 資料來源 : TECHWORLD FIND研究員:黃競樺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節錄 ******************************************************************* 財團法人 資訊工業策進會 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IDEAS) FIND網際網路資訊情報中心 http://www.find.org.tw E-mail:find@mail2.ideas.iii.org.tw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5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51.2
文章代碼(AID): #18FXd-g1 (Broad_Band)
文章代碼(AID): #18FXd-g1 (Broad_Band)